仿制药企开年来的销售火爆局面只是昙花一现还是将持续下去?--大众医药网
仿制药企开年来的销售火爆局面只是昙花一现还是将持续下去?
发布时间:
受2022年12月初国家防疫政策调整的影响,呼吸类、腹泻类、抗感染类药品需求激增,抗生素类产品迎来10年来最强劲的反弹,仿制药企普遍迎来了2023年销售的“开门红”。
往年临近春节,仿制药企基本停止了发货,忙于年终总结、等着过年了。但今年,大部分仿制药企生产异常忙碌,仓库很多抗感染产品库存基本清零;销售人员抢着制单发货;代理商不顾刚刚“阳过”的身体状态,冲到厂家要产品;京东、顺丰的物流驻点到厂家仓库门前等发货,药企商务部门周末加班加点成常态……
01
仿制药企的产品管线完美迎合抗疫药品需求
国内大部分仿制药企的现有批文主要集中在以下产品管线:
治疗感冒、发热、镇痛、咳嗽等呼吸类产品,包括阿司匹林、布诺芬、对乙酰氨基酚、氨酚烷胺、盐酸氨溴索等;
治疗腹泻、拉肚子、抑制胃酸分泌等为主的消化道产品,包括PPI质子泵抑制剂、蒙脱石散、黄连素、沙星类抗生素等;
治疗肺结核、抗病毒、抗生素等为主的抗感染类产品,包括异烟肼、利巴韦林、阿莫西林、头孢类抗生素等。
从2022年12月7日防疫政策调整之后的药品需求来看,仿制药企的产品管线完美迎合了国人的抗疫需求。
先是布诺芬、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类产品供不应求;接着治疗腹泻的产品突然大火;当下,住院病人开始增多,当明确出现细菌感染的肺炎时,抗生素是必须的,这使得包括医院在内的很多医疗机构也在囤药。
当前,药企的供应压力,已经从之前的解热镇痛类产品,过度到抗感染类产品。
很多药企的抗生素此前卖不动,年底却直接清空库存。可以说,当下仿制药企的忙碌状态,可能仅次于医院。
02
多种因素造成抗疫药品供需压力
一是感染人数短时爆发。自去年底防疫政策调整至今正好一个月,很多地方的感染率已超过50%,感染人数的增加必然带来药品需求量增加。
二是感染造成的生产减员影响了药品供应速度。在年底生产最繁忙的阶段,很多药企生产线人员大面积感染,被迫停产至少一个星期,这也意味着过去的一个月里,有1/4的时间药企生产是不正常的。
三是物流堵塞。由于物流人员感染,很多产品发不出去,影响了药品供应速度。
四是抗疫药品需求“撞上”药企年底备货。药企一般会在年底前发完春节前的货,以方便年底轧账,也就是说,每年的12月份本就是发货高峰,此次正好撞上抗疫药品需求高峰,压力可想而知。
五是药品分配不均,涉及个人和医疗机构的囤货行为。以布洛芬和抗生素为例,虽然短时间需求激增,但是只要社会面上下开足马力,无论是制剂、原料、原料前体的产能都是足够的。造成供不应求,恐怕与个人、医疗机构的囤货有关,也导致了产品的分配问题。
六是药企产能。从大的角度来说,中国药品产能是过剩的,饱和率不到50%。但具体到各个药企,则情况不一样。产能有冗余的,没有原料或者一直停产;有原料的,设备处于饱和状态等。
03
抗生素迎来10年来最强劲反弹
部分抗疫药品供需压力可能会持续到年中
2012年“限抗令”出台,至今已经10年,抗生素产品一直在底部徘徊。
10年之后的今天,抗生素产品却供不应求。无论是β-内酰胺类的、氨基糖甙类的、喹诺酮类的、大环内酯类的,都在被疯抢。笔者公司的一个产品,去年没赶上国采,之前的库存一直积压在仓库里,去年底最后几天一下清零。
由于很多抗生素是注射剂,因此需求主要在医院及各地基层医疗机构,个人囤货的不多。沉寂10年的抗生素产品,2023年迎来最大的反弹。
仿制药企开年来的销售火爆局面只是昙花一现还是将持续下去?
这主要看疫情的走势。如果新冠感染高峰将持续一段时间,抗疫产品的供需压力也将持续。
仿制药企的2023年本来很艰难,可能到来的第八批国采带来的压力不小,横空出世的抗疫产品需求让仿制药企们猝不及防迎来“甜蜜的烦恼”。
在去年12月14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,工信部提出要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,努力缓解“买药难”。
抗生素供不应求,是否会加速部分产品进入第八批国采?尚不好说。
目前,国谈刚刚结束,阿兹夫定、清肺排毒颗粒进入医保,此外,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治疗发热、咳嗽等新冠症状的药品已达600余种。
仿制药企提升集中度的大势不会改变,能抓住当下瞬时机会做大销售额、做实企业生存根基,继而加快转型步伐才是正道。
您可能还喜欢的
热门高清美图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