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药品出口将长期保持以欧洲地区为主导地位的贸易格局,医疗器械出口以美国为主、多极发力的贸易格局。
2011-2020年欧洲地区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,对外出口持续扩张,欧盟药品出口约占全球35%的市场份额,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,德国、瑞士、比利时等国引领全球药品行业发展,涌现众多跨国公司巨头。
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地区分布广泛,但在出口市场中美国多年占据首位,2011-2020年间美国医疗器械出口总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态势,出口额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和地区,约占全球20%的市场份额,但随着受疫情影响,中国等国家医疗器械行业正逐步赶超、缩小与美国的差距。
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出口规模处于持续增长阶段,其中药品逆差不断扩大、短期内依赖进口的贸易现状不会改变,医疗器械由逆差变为顺差。

2011-2020年期间,我国药品进出口贸易规模快速增长,特别是药品进口额的不断扩大,凸显我国市场对进口优质特效药品的巨大需求,对外依赖度不断提升,政府需加强进口药品监管,谨防假冒伪劣药品流入,保障人民用药安全。同时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实现由逆差向顺差的转变,显示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制造水平不断提升,中国制造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不断提高,同时也将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抗疫贡献力量。
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贸易伙伴以美国、德国为主,德国进口药品规模激增,对美医疗器械贸易逆差日益缩小。
2020年我国药品进口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,其中,德国是全球药品出口大国,近几年来我国和德国在药品行业的交流不断加深,双边贸易发展迅速,德国进口药品规模占我国药品进口总额的25.86%。在我国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倡议推动下,我国与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沿线的欧洲国家和地区在药品行业的合作还将持续增多。
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伙伴遍布全球,其中,美国和德国分别位于第一、二位,美国长期以来是我国医疗器械的第一大进口国,短期内仍无法改变我国高端医疗设备依赖进口的现状。虽然在疫情期间,由于我国近几年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力度和生产制造水平的不断
提高,得到许多国外市场的认可,2020年实现了快速增长。但我们需清醒的认识到,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差距,仍需继续加大对医疗器械研发投入,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,早日实现国产替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