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染幽门螺杆菌到患胃癌,距离有多远?--大众医药网
首页 » 感染幽门螺杆菌到患胃癌,距离有多远?

感染幽门螺杆菌到患胃癌,距离有多远?


发布时间:
近日,“男孩得胃病竟因妈妈染幽门螺杆菌”一事登上热搜。
据发表于2017年的《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》(下称“共识报告”),
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 50%。
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常常发生得悄无声息,但后果却轻重不一——多数情况下不会有什么表现,但如果有症状,轻者出现消化不良、胃痛、胃胀等现象,重者引发胃炎、胃溃疡,甚至是胃癌。
胃癌的背后,幽门螺杆菌感染
《2020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》显示,2017 年,胃癌位列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名,每 10 万人就有 28.24 人得胃癌。

目前,幽门螺杆菌是已知的诱发胃癌的主因。
1994 年,世界卫生组织就把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级致癌物。
一篇发表在《柳叶刀》杂志的论文显示,中国每年 34 万新发胃癌是因感染幽门螺杆菌引起的。这篇论文从51.2万成年人的生物样本库中,研究了中国十个地区的 1437 名成年病例,发现这些病例中,78.5% 的非贲门胃癌病例和 62.1% 的贲门癌病例的患癌主要原因来自幽门螺杆菌感染。如果将这个比例放到 2018 年的中国大陆人口中,就能估算出上述的 34 万数值。
胃癌高发区为两者的关系提供了更微观的研究样本。在山东省临朐县,一项长达 22 年的追踪调查显示,治愈幽门螺杆菌感染降低了胃癌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。

不过,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到引发胃癌的过程中,还存在多个阶段。“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仅 15% - 20% 发生消化性溃疡,5% -10% 发生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, 约 1% 发生胃恶性肿瘤[胃癌、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(MALT)淋巴瘤],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,但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。”《共识报告》写道。
《生命时报》采访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、主任医师王居峰写道:“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,但是并不代表,感染了或胃内携带有幽门螺杆菌,就一定会导致胃癌。”幽门螺杆菌往往是在胃癌癌变的初期起到一个助推作用,而防治胃癌的最佳时期也是在胃癌癌变的第一阶段,这样能够有效阻止不可逆转性癌前病变的发生,提高预防胃癌的效率。
能够被治愈的幽门螺杆菌为何还广泛传播?
虽然幽门螺杆菌是一级致癌物,又具有传染性,但患者感染后可以被治愈。《共识报告》推荐了七种临床治疗方案,患者经过 10 或 14 天疗程后,治愈率超过 90%。
但是,《共识报告》指出,主动筛查和治愈所有感染者并不现实,现阶段需要优先检测和治疗满足诊疗标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。
受到研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,不同论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估算值有所不同,但大体上中国近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 40%至50% 之间。一个综合了多篇论文的研究发现,
36 年间,随着卫生条件、生活质量和家庭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,从 1983 年至 2019 年,中国大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下降了近 20%。

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?
多项研究指出,人一生中最易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阶段是儿童时期。
这种细菌主要通过口—口传播、粪—口传播、胃—口传播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,家庭内传播是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。
一篇发表于 2022 年的荟萃分析显示,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 30.31%,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,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逐渐上升,其中 4 - 5 岁儿童的感染率最低,为 15.69%,11 - 15 岁儿童的感染率最高,约为 35%。
在农村和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地区,如果儿童或其家庭成员有不良的卫生习惯,儿童感染的危险性更大。
婴儿时期有口嚼喂饭史就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。对北京凤凰岭地区某小学 291 名学龄期儿童的研究显示,相比婴儿期没有接受过口嚼喂饭的儿童,接受过口嚼喂饭的儿童感染率要高出约 10%。口腔是胃以外的另一重要幽门螺杆菌储菌库,成人对婴幼儿不恰当的喂养方式会增加儿童的感染风险。
而在初高中生阶段的儿童,可能因为不良的卫生习惯、集体住宿和进餐等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。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为例,当地初高中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快速上升,主要原因可能是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差、住校、在餐厅集体用餐等。

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还有性别、对幽门螺杆菌的认知水平等因素。男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普遍略高于女性,这可能与男性生活习性有关,比如烟酒的长期摄入会破坏胃黏膜的代谢生理环境,为幽门螺杆菌在人体内的存活提供有利条件。
无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是否有症状或并发症,《共识报告》认为只要被证实感染幽门螺杆菌,即可进行治愈。
这不仅可以降低胃癌发生风险,还可以预防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和消化不良。


您可能还喜欢的
热门高清美图推荐
返回顶部